5月30日(农历四月十四),闍维涤华禅师遗体。
早上7点多,有大连张居士、王居士、尹居士,淮安杨居士、润德居士、大觉居士、于居士,苏州袁居士、孙居士,一共9名弟子,来到窑洞前,齐诵《金刚经》一部和“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八字真言,向师父遗体作最后告别。跟以往每天拜师情形不同的是,此时竟无一只小鸟飞来。按专司火化的朱果正老人指点,9名弟子分成两排,坐在距火化炉7、8米处。
7点3刻点火,木柴点燃后,金黄色的火柱从火化炉烟囱中冒出,约有1米多高。
炉火不停地烧着,约两小时后,炉洞口里,忽然出现一个圆圆的火球,像一个小太阳,向四处放射出一道道金黄色光柱。而后,火光中依次显现出许多极为奇异的景观。
一.首先显现出涤华师的盘坐像,脸庞比生前胖而圆,因弟子们坐的位置略有不同,视角亦有所不同,但不管从正面还是从侧面看,见到的都是涤华禅师正面的容貌。涤华禅师的两眼,放射出多道金黄色的光柱,光柱闪闪烁烁,啐啐啐啐,像利剑一般,头顶戒疤处,也射出多条金黄色光柱。当涤华像显出来时,几个弟子不约而同地惊呼:“师父出来了!”
二.接着显现出释迦牟尼佛正面和左右侧面的头像,头上肉髻呈蓝色,脸部及身体皆金黄色,比平时所见的彩色塑画佛像还要庄严。
三.显现出弥勒菩萨盘坐像,大肚子圆鼓鼓的,活脱脱平时看到的那种大肚弥勒菩萨像。
四.显现达摩祖师盘坐像,螺旋式的黑胡子,一直拖拉到脖子下面。
五.显现六祖大师坐像。
六.显现观世音菩萨像。
七.显现济公活佛像,身穿黑色破衣衫,蹦蹦跳跳的,像个老顽童。
八.同时显现出许许多多佛像,每尊佛像头部都有金黄色光环缭绕,显得庄严非凡,周围还有寺院宝塔。一位弟子脱口而出道:“哎呀,这不是诸佛菩萨显圣吗!”
九.最后,在炉火的升腾中,出现两条路,一条直而短,一条弯而长,皆有层层台阶通向顶峰,路旁有点燃的蜡烛排列,从山下路边一直排列到山顶寺院。
上述显像,持续了6个小时,每当图像变换时,炉中金黄色火焰都会猛烈地升腾一阵子。
下午2点多,上海弟子陈居士、黄居士、张居士、吴居士4人赶到,此时火苗已很小,但仍看到了诸佛菩萨显圣和两条路的图像。
至下午4点,火化结束。
从上午7点至下午4点,除涤华禅师的13个弟子大部分观看了火化全过程,还不时有绍隆寺的出家僧尼、常住居士及施工人员来观看,凡看到者无不肃然起敬、叹为观止。
晚上7点多,朱老将炉门打开,让里面的骨灰逐渐冷却。
第二天上午8点左右拣骨灰。涤华禅师的弟子们将还有余温的骨灰移到一块大铁板上,用小木棍仔细拨着,拣出数十颗白色、黑色、紫色舍利子。之前,她们听一个出家人说,舍利子硬得很,摔不坏,砸不碎,要鉴定是不是舍利子,用铁器一砸便知,于是找了根铁棍,用力砸,果真一点不变形,有人还找了个盘子,笃笃笃,使劲往盘子里摔,蹦得老高,叮当作响,大家都说真的真的,真的是舍利子。谁知这样一来,将骨灰中许多美丽的舍利花都弄碎了,殊为可惜。
烧火的朱老说:“我烧了多年焚化炉,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奇景,从来没有烧出过这麽白、这麽少、这麽轻的骨头,大骨棒一块也没有;像这样的全身舍利子,并且舍利花里还含小舍利子,我不但没见过,就连听也没听说过。我最常见的是,烧出後的骨头,都是灰蒙蒙的颜色,而且大腿棒是烧不透的。”
在掰碎的头骨片中,发现有类似梵文或藏文字样的线条,有弟子拿着去问一个年轻的出家师父,那人带着点嘲弄口气说:“你们师父明明知道你们不识梵文嘛!要显,就显个汉字给你们看看嘛!”弟子一时竟无言以答。
又过了一夜,炉洞里已完全凉透,定慧和大觉爬进去,将里面的骨灰及碎片全部扫出来,大家连同昨日已拣过的,仔仔细细再搜寻一遍,结果又找到一颗很大的舍利子和不少小舍利子。
真照从骨灰里看到一块骨片,是反的,用筷子挑翻个身,看到上面有个字,是个“泰”子,十分清楚,就叫了起来:“哎呀,你们快来看呀,一个字,一个字,一个泰字!”大家一起围上去,捧在手里轮流观看,果然看见那骨片上有个“泰”字,字迹端正,字形凸起,好像用刀刻出来的,立体感很强,大小像一颗赤豆,十分清晰,十分精致。大家还发现,在泰字左上方边缘处,有类似梵藏文的字迹,在泰字正上方,隐约可见“卍”形字符。
消息很快传遍绍隆寺,僧人、居士、香客及施工人员纷纷赶来观看,赞叹不已;法物流通处的韦居士送来一个首饰盒,让“泰”字骨片有了个临时的藏身之处。中午食堂开饭时,又有许多人都挤过来,轮流传看。有弟子问昨天那位年轻的出家师父:“看到没,我们师父骨头上显了个汉字!”此时那位僧人无言以对。
有位老法师动情地说:“您们师父传法有道,教育弟子有方,难得有你们这样诚心的弟子。守灵几十天,听说有位弟子不怕丢了工作,也决心守灵尽孝到底,真是少见啊!”
下午,真如、真信、真照、真空、大觉、瑞慧、敏慧七人,将涤华师父火化后的遗骨送到金山寺,请慈舟方丈过目,她们尤其要请老方丈看看那个不可思议的泰字,为什么对她们师父原先却是那样没有信心……
慈舟一看涤华禅师焚后的骨烬雪白雪白,也不能不由衷地称赞:“你们师父了不起,全身都是舍利啊。”他取出一柄放大镜,仔细观看骨片上的泰字,自言自语道:“你们师父为什么不显个佛字,要显个泰字呢?不过,这个泰字也很了不起!”他又对涤华的弟子们说:“你们师父生前二十四小时都在用功,你们这些弟子应该好好向他学习。我是没有时间喽,整日忙忙碌碌……”
养廉老看到这个泰字,双手作揖,非常高兴地说:“敬慕万行!”
对于涤华师为什么要在头骨上留下个泰字,他的弟子们当时未及细想,过后琢磨,觉得这个泰字大有深意。
前已说过,从辞典上看,“泰”字历来有多种释义,其首要之义,或者说,其原始之义,是六十四卦中一卦,其卦像为上面三短、下面三长,读为乾下坤上。坤,象征阴性,又象征为地;乾,象征阳性,又象征为天。依常识来看,天在上,地在下,而此卦地在上、天在下,完全是颠倒过来了。不过,正因为完全颠倒了,事物发展到极点了,就要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了。当然,向对立面的转化,是有一定条件的,《易·泰》中称“象曰:天地交,泰。”王弼注曰:“泰者,物大通之时也。”这也就是说,天地相交之际,即为事物转化之时,且最终可臻大通之境。“否极泰来”一词,就表示了这种意思。“否”字也为六十四卦中一卦,其卦象是上下三长三短,跟“泰”卦正好相反,其卦义为不交。“否极泰来”,通俗点说,就是说恶运到尽头了,好运就要来了。
他的弟子们以为,师父以其在五浊恶世中苦修苦行的高风亮节,留下这个“泰”字,隐含的正是这个字最首要、最原始的意蕴,以“否极泰来”来概括,跟师父的原意不会相差太远吧?他们也相信,涤华师以其正法眼藏,或许已看到了未来“否极泰来”这一天的新景象、新局面吧?人们有理由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金山老和尚说的“佛”字,好当然好,留个“佛”字,也可激励后人增长对佛法的信心;不过,这样一个蕴含深意的“泰”字,岂不更合乎天地变化的大道么?岂不更能利益他身后的亿万众生么?
将涤华禅师骨灰送回金山第二天,原先好端端的天气,忽然下起大雨来。有弟子提议,如能把师父火化后烧出的泰字,还有他生前的遗物,用照片和录像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共沾法喜,该有多好!有当地郝氏姐妹俩,冒着大雨,以一片至诚之心,感动了镇江电视台的几位工作人员,扛着摄像机,来金山寺拍下了骨片上的泰字,还拍下了涤华禅师闭关房雨中漏水等镜头。几年后,小屋被拆,拍下的这些镜头都变成更加珍贵的历史资料了。
古往今来,有些佛门大德圆寂以后,在他们的尸骨上,也有留下佛像、法器和经咒文字的,成为激励后人修学佛法的神圣证物。例如:
十一世纪噶举派大成就者玛尔巴(1012-1097),一生培养了许多弟子,藏地妇孺皆知的米勒日巴就出自他的门下。他翻译了许多佛教经典,被称为古代西藏七大译师之一。据《玛尔巴译师传》记载,他把往生夺舍法教授给了米勒日巴,自己也曾在死鸽和羊羔身上进行验证,以夺舍法将人的灵识投入死鸽身上,死鸽当即就拍拍翅膀活转过来……86岁那年,有一天,他对众人说:“快把供品摆设好,那若巴上师来迎接我了。”等弟子把会供布置好,他结跏趺坐,施行往生法圆寂,灵识如一股青烟出头顶而去,火化之后,灵骨上显现九尊喜金刚化身,个个形态精致逼真。
噶当派善知识嘉裕哇大师(1135-1198),是阿底峡尊者再传弟子敬安·楚称坝哇大师(1098-1163)的伺者,有一次,当他走到第3格梯级时,心中霍然清晰显现出无量经藏教义,得此内证,他深感对上师服役亦可得到无上功德。64岁时以狮子卧状无疾而终,火化时,烟火腾遍处到处出现舍利子,火化后,骨灰中出现许多骨质佛像和舍利。
噶举直贡派创始人觉巴仁波切(1143-1217),天资超凡,四岁时就能读会写,8岁时修持密法,证悟了大手印。经多年苦修,修证不断跃上新台阶,簇拥在他周围的弟子、信众越来越多,西藏所有的领主,以及印度、汉地、木雅、果洛、霍尔等地的王公大臣都常来献供。75岁圆寂,荼毗后,心脏不坏,颅中脑液变成62尊奇巧精致的胜乐金刚曼荼罗。
协饶峨(1177-1256),原名甲谟,属于藏地息结派中一个较有成就的修行者,7岁已成善巧念诵者,一日能念完一遍《般若二万五千颂》,10岁开始闭关修行。28岁,他将所有财物全部施舍掉,连一点食粮也不剩,去哲哇岗闭关苦修3年,身穿破衣,辟谷为生,缄口禁语,苦行勤修,获得证道征相和透彻觉悟。从49岁起,他开始广泛地宏播佛法。79岁去世,遗体火化后,骨灰中舍利无数,灵骨上出现许多胜乐双尊像和金刚瑜伽母像。
更钦·笃布巴(1292-1361),是藏地觉囊派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元朝皇帝曾专门派出使者,携带诏书礼品,万里迢迢上青藏高原邀他进京,他本人虽然未去,却以神通在元帝面前显身,传授了皇帝想得到的法,然后消失在空中。更钦·笃布巴去世前从容不迫地对弟子交待后事,面带微笑离开人世,他的遗体,香气扑鼻,发出清净白光,遗体火化时,空中出现彩虹,天降花雨,火焰燃烧声中能听到悦耳的法音。火化后,脊椎骨变成一尊圆满的时轮金刚,额骨上凸现马头明王,其它骨头上显有不动佛、释迦佛、提木度母、红文殊等佛像,还显有金刚杵、六字真言、大空五字、吉祥八宝等法器和经咒。
麦彭仁波切(1846-1912),是近代宁玛派的一个大成就者,7岁时跟一个流浪汉一问一答,负责教麦彭仁波切识字的喇嘛衮在边上记下了小孩与流浪汉的对话----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汇集显密甚深精要窍诀藏的《定解宝灯论》。麦彭仁波切晚年还提到这篇东西:“这是我小时候玩耍时写就的,现在看来,文句上可以有点不同说法,但内容还是很殊胜的,所以也就不必去改正了。”他一生撰写了大量佛教论典,藏文版《雪域语狮子全知大班智达麦彭降央南迦嘉措全集》中收入他的著作共有26函。去世前他对一个近伺弟子说:“当此浊世末法时期,说真话有时无人听,打诳语反有人以为真,故我从来没向人说及此事,今我实告你:我不是凡夫,而是乘愿再来的菩萨,为共同佛法和众生,尤为饶益密法才来应世的。”遗体荼毗时,香气扑鼻,虹光射空,在场所有人都看到了种种瑞相。荼毗后,舌头和眼烧不化,且自聚一处,显现出清晰的文殊菩萨相。
佛法的真谛,是要证得空性、沟通法界、了生脱死、直登彼岸,并不以留下点什么东西为终极目标,但无可否认,修持成就者去世时,一般而言跟普通人就是不一样,不仅多为“好死”,即死得痛痛快快、清清爽爽,而且还会出现种种瑞相,如火化后出现舍利子、舍利花,有的心舌等焚而不坏。若不火化掩埋,在自然条件下一般能保存较长时间,以致成为人们所说的真身、肉身、肉身菩萨、金刚不坏身等等。至于能在尸骨上留下图像与文字者,古往今来,较能留下舍利子者更要稀少得多,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更高成就的象征,图像与文字越清晰,勿容置疑,其内证的难度也就越大了。
上述数例,在藏传佛教史上,多是些今日藏胞们耳熟能详的成就者,也是他们心目中众仰所归的崇拜者,自1300年前莲花生大师将佛法从印度、尼泊尔传来青藏,很快便在雪域高原上扎下了根,苍茫青藏成为一块全民信佛的圣域,千年以来,许多人依法修持,大成就者层出不穷。
佛法传入汉地的历史,据记载已有二千年,二千年来,汉地也出现不少修持证果的大德高僧,有关大德高僧死后留下舍利、心舌不坏、肉身不腐的记载,累积起来,也蔚为大观。但死后骨头上留下清晰佛像或文字者,恕我孤陋寡闻,到目前为止尚未看到有这方面的记载。而涤华师骨头上留下的这个“泰”字,其无与伦比的清晰与精巧,是足可跟上述那些藏地大成就者相媲美的。有鉴于此,笔者称其为“千古一泰无名僧”,并用作了本书的书名。
不过,讲到这里,当我们为涤华禅师头骨上留下的这个“泰”字叹为观止之时,可千万千万别忘了、别忽略了他临死前留下的遗嘱:“余谢世後,诸弟子等,将余遗体埋藏於本山阴凉之处,至来年九月十九日起缸,遗留於本山。慎之慎之,勿违拗之。若不满愿者,余即为罪戾之徒也。在关僧无名道人之嘱之言。”重读再重读涤华禅师的这段遗嘱,我们的心不能不变得沉重起来。以涤华禅师这样的成就者,若按其遗言将其真身留存于世,对当今及今后的世界,对整个人类乃至六道的众生,必将产生更加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可惜呀可惜!痛心呀痛心!!今人福泽浅薄,无缘迎受,一堆柴火将这样一尊千年不遇、万年不坏的菩萨身化为灰烬……
涤华禅师去世后不到一年,众弟子根据养廉老倡议为师父立的塔在绍隆寺建成。1997年3月24日(农历二月十六),在绍隆寺方丈觐云主持下,举行了涤华禅师灵骨入塔仪式,石碑上镌刻着由释养廉和徐巧道合撰的《涤华禅师塔铭》:
涤华禅师,俗名杨国焘,自语无名僧,江苏淮安人,祖上殷实。童年邻妇为女招魂,无意应诺“来了”,疑虑摄去魂魄,精神失常。日夜吵闹,三年不休,要求出家。父母无奈遂送佛寺,疑惑即除。
年十五,虚称弱冠,入宝华山慧居寺受戒。师逢社会变革,寺庙兴衰更迭,变化多端,在寺在俗,学佛道途坎坷。幸遇虚云老和尚,引归云居山真如寺,圆了和尚梦。师在山修持,行头陀行,清斋一食,实属当代罕有之苦行僧。常闭关危坐,精炼形神。朝礼名山大寺,行脚三十馀年,生死大事,终未究竟,毅然决心上金山习禅。欣蒙慈舟方丈及寺中诸长老,发心主关助关,得一席安宁之地。师在关内,修订《金刚经注解》、新著《关房心经感 般若觉合刊》,多次再版,国内外流传,明心见性,为吾佛门之英才。
临近谢世,神志清新,与诸道友告别,满面慈祥,得大解脱,如入寂定。五七之内,皈依弟子及寺僧多人,恭送荼毗,火光升腾中,见师幻形,遨游太虚,几多弟子,顶礼膜拜。灰冷检骨,舍利子颇多,头骨片上有中文‘泰’字,隐约见有类似藏文,奇异之事,实为祥瑞之徵也。
师生於清宣统己酉年腊月初四亥时,寂於公元一九九六年岁次,丙子年三月十一日午时,终年八十又八。
举略事迹,勒诸石塔,留待後贤,修编稽考尔。
铭曰:
自语无名僧,净染不沾尘;
四八绝俗网,坚持苦修行。
雄壮入山林,遍访德高人;
云居亲虚老,农禅悟真知。
鼓山涌泉寺,栖止二十春;
祖堂习禅定,金稿始初成。
本地风光趣,见闻生欢心;
普雨冤亲等,广施法与人。
大事尚未了,更进最上乘;
当代禅作家,金山慈老人。
允许一席地,著作般若觉;
闭关习禅定,安心了应身。
荼毗得舍利,泰字显清神;
建塔绍隆畔,再度有缘人。
释养廉、徐巧道 合撰
公元一九九六年岁次丙子年四月八日勒石
绍隆寺方丈觐云法师也为涤华禅师灵塔题了辞:
云中高树绿扶塔,雨后好山青到门。
继承如来,精进禅林,
承扬佛法,果正菩提。
梵我佛子,乘大愿航,
展传舍利,世代相传。
未几,一百多位涤华禅师的上海弟子还发心为师父做了一尊三尺多高的铜铸泰字舍利塔。陈居士为此牵头募款时,好不容易筹集到1万多元,但还有相当缺口。一天早上她打坐时,眼前突然现出一坐光灿灿的宝塔,下坐后她乐得对丈夫大叫:“一座塔!一座塔!刚才我看见了一座金黄的宝塔!”下午,她儿子跑来说,联系到一家轻工系统的铸造厂,有个现成的塔模,刚要毁掉,现同意再加铸一个,收1万多元材料费就行了,若新开个模子,那至少要4、5万呢!该塔铸成后,厂长深为涤华禅师的事迹而感动,以厂里的名义捐献了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