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作连载(23)
作者:c-xd 日期:2012-10-27
九.舞勺之年静修郎
古代对人的年龄有不少有趣的别称,比如,不满周岁,称为襁褓,二三岁称为孩提,十三四岁女孩称为豆蔻年华,男孩称为舞勺之年等等。所谓舞勺之年,《礼记 内则》有言:“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大概意思,是指十三岁开始是适合学习乐诵和舞蹈的年龄,再大点就可学习射箭骑马了。十几岁正是好动之时,在这个年龄段上学习舞蹈以至骑马等等,也符合此时的生理特征。
不过,嘉样跟着索龙年扎上师修学数年大圆满,又依据上师指点,去措卡寺阿洛老喇嘛跟前求学了噶举派的大手印教法和传承后,他的性情,变得越来越沉静,越来越喜欢沉浸在一个人无所思无所想的状态中。他为生产队放牛时,往往把牛群赶到又安静又有草吃的地方,自己走到树荫底下,双腿一盘,双目微闭,悠悠然就进入物我两忘的极乐世界。在这种状态下,时间过得特别快,有时眼睛睁开,发现日头西坠,已到了该把牛赶回去的时候了。
他还根据索龙年扎和老喇嘛的指点,数次在措卡寺历代噶玛巴闭关过的山洞和自己村里废弃的破土屋里闭关修行,时间短则十天半月,长则百日半年以至更长。在闭关中,他主要按照老喇嘛耳传的方式持修,一天又一天,从早到晚,除了诵经念咒,最主要的修行方式,就是打坐,观想,身口意的清净,跟佛菩萨和上师的相应,等等……坐到后来,他这个十几岁孩子的心境,几乎可像无风时措卡湖的水面一样平静如镜,映照内外历历分明,日复一日的打坐,看似循环往复平淡无奇,不经意间,有时会一下子进入或得到十分殊胜的境界,其胜境之妙,妙不可言。那时生活条件虽然极端困苦,他却不觉得苦,时常处于十分恬静的状态中。他把自己修行中的感受体会讲给老喇嘛听,老喇嘛深以为然,别看这个小扎巴年纪不大,修得的证量可不低,很多人修了一辈子,一直修到老死,也未必能达到这孩子现在已达到的地步。他预见眼前这个性格沉静的小扎巴,今后终有一天会负起弘传佛法的大任。
佛法从其本质上说,不应看作只是某一门理论或某种学问,不管这种理论和学问是浅显还是深奥的,在宗教课程的毕业考试中哪怕得了个满分,你没准还只能算是个懂点道理的门外汉。只有建立在内在体证基础上身心机能的升华和对外界认识层次的超越,才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沾到一点真正佛法甘霖,为此就要通过修行来不断升华不断超越,随着修行层次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提高,或会越来越体悟到佛法的真谛,直到有一天也许会达到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都透彻明白的境地,那也许就是佛经和历代高僧传上所记载的某种成就者的境界、大小阿罗汉的境界、乃至菩萨佛的境界……那时任何语言的说明都会显得多余,那时也许自然而然会以无量的悲悯之心俯瞰尘世并度化可怜的芸芸众生,而以前以为遥不可及的极乐世界其实不必等到死后现在就可随时自在出入……
密宗很强调当世成佛,不是说人人都可以在活的时候就成就佛道,这只是一种概率未必很高的可能性,强调的是你要注重当下的修行,你可以通过修行在当世就达到一定成就。成就不了佛菩萨,成就阿罗汉也好么;成就不了大阿罗汉,成就小阿罗汉也好么;成就不了小阿罗汉,成就半个罗汉也好么;五眼六通通不了,通个三通两通也好么;一通不通,哪怕通个半通也好么,最起码已为下辈子继续修行打开了一扇门,总比一辈子自以为是其实榆木疙瘩一个、始终一窍不通为好吧。
引用: 0 | 查看次数: 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