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作连载(11)

                    
                   三.贫困孤儿有了自己的家

    听孙女士说,嘉样堪布为了让藏区贫困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子女,能读上书,前几年专门办了一个孤儿学校,在筹办过程中,因一时缺少资金,把弟子供养给他的一辆很好的越野车给卖了。那时堪布的母亲刚好生病,堪布捉襟见肘,竟然连陪母亲去医院看病的钱也拿不出来。此事被弟子知道后,硬是靠大家凑了钱让堪布陪母亲去医院看的病。
    怪不得来措卡寺没看到堪布的车。在高原上,一辆好的越野车可不是摆设,海拔高不用说,遇上下雨、下雪、陡坡、烂路、水淹,你小心翼翼握紧方向盘费力地往前开,嚯,一辆六缸丰田四五〇〇在你旁边轻轻松松稳稳当当超了过去,一会儿在你前面就不见了踪影!怪不得这车在上世纪中东战争中被叫做“沙漠王子”呢。到了今日,又有被称为“陆地巡洋舰”的八缸丰田车在高原上大显神威,较六缸车又上了个台阶,当然油耗也更大了。
    但平心而论,近年来高原路况较以前多有改善,有车的也比以前多多了,连有些普通轿车也敢上高原来一试身手,只要没碰上恶劣天气和特差路段,一般也还能上得来回得去。
    堪布办的这所孤儿学校,位置在措卡寺跟县城中间,前几日,我跟大伙儿一起去参观过。学校的教室、宿舍、操场、教学设施等硬件方面,应该说还过得去,但也就属于一般般,毕竟不是政府投资,资金有限,不然堪布干嘛要把好好的车子给卖了呀。但学校给人的印象十分干净整洁,尤其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十分高昂上进。因学校正式开办才两年多,目前最高的才三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学生总共两百多名。来这儿读书的,主要是那些上不起学的孤儿和贫困生,学费、生活费全免。进校前,他们中不少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贫困潦倒,无依无助,很多人连最起码的卫生习惯都不知道,从没用过卫生纸,连擦鼻涕也不会,拉完屎站起来就走,刚进校还随地大小便甚至拉在床上,来到这里以后,被逐步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师经常鼓励他们要抬起头来,树立起对人生前途的自尊和自信。看到好几个大龄生,长得身高马大的,十几岁了,才读一两年级。一问,原来以前在村里干活,或者读不起书,或者不想读书,看到嘉样堪布办了个学校,都说这个学校怎么怎么好,都说堪布做的事肯定是对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于是就来这儿上学了,现在赶他走也不愿走了!
    最令人感动的是来这儿支教的几位老师,年纪都很轻,不为名、不为利,就是出于一种真诚的信仰,千里迢迢从大城市跑到这儿来了。
    其中有个相貌英俊的小伙子,剃平顶头,穿军便装,显得十分干练帅气。交谈之下,得知他曾在部队大熔炉里受过锤炼,我见他衣服上有个飞鹰标志,倒没问他,是不是干的空军?两年前,他放下一切,来这里当义工,教两个年级语文,兼一个班级的班主任。
    我问他怎会来这里的?
    他十分平静地说:“我们都是上师的弟子,来献爱心,做一下支教。”
    我问可有工资?他轻描淡写地说,教育局给一点生活费。我想知道给多少?他告诉了答案,每月六百元,堪布另外还给些补助。
    我又问他来这儿工作有何感想?他说感觉特别温馨,这个学校像家庭一样,孩子们特别善良淳朴。
    我问他大名怎么称呼?他说叫孟飞。
    我说:“是孟子的孟吧?”
    他说:“对,孔孟之道的孟。”
    “飞起来的飞,飞翔的飞。”
    “飞起来好啊。”我说。
    他呵呵地笑了,笑声像他英俊开朗的脸庞一样阳光。
    过后从旁人那里得知,月前他已出了家,但仍当老师,仍留头发,仍穿平常服饰,以免引起某些非议。我很感慨,一位有文化有信仰的汉僧在藏地孤儿学校当教师,这样的新鲜事,恐怕只在全民信佛的雪域高原才有可能发生吧?
    还有一位来自深圳的年轻女教师,原先是深圳一家公司的白领,来这里,完全是出于对贫困孩子的爱,想为高原上的穷娃娃提供一点真正的帮助。
    我问她经常回去吗?她说学校放假时会回深圳,平时都在这个学校。
    我说非常感动啊。
    她开朗地笑着,摇头说道:“没有没有,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她还告诉我,刚来时因为高原反应,身体不舒服,慢慢地才适应下来。但毕竟是高原,平时放学后洗衣服或干点杂活,还是有点累,提水更吃力,被大龄学生看到后,往往会主动跑来帮助她,令她感受到无比的温暖。
    我后来问过堪布,国家早已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你怎么还会想到要办一个这样的学校?
    “九九年头一次去汉地,没有想到,汉地儿童的学习条件那么好,个个会读会写,相比之下,在藏地,很多小孩没有条件上学读书,而没有文化,长大了就只能一辈子放牛种地。”堪布一说起这个学校,就很有感触,“我小时候成分不好,家里很穷,没有条件读书,靠的是我叔叔教过我一点藏文,不过,对于汉文、数学,哪怕最简单的一、二、三、四,也没有学过。学文化,要从小时候开始,七八岁、十来岁,是学文化最好的年龄,掌握了一定的文化,以后找工作也好,干什么事也好,就比较容易了。这些年经济好像有所发展了,不过在我们麻日乡,农牧民住得分散,路又不好,离学校远的,一早出门,中午才能走到学校。所以,说是国家实行义务教育,但很多孩子并没有条件来接受这种义务教育。那时我就发心,我一定要办一个学校,让藏区的孩子,首先是我家乡的孩子,特别是最可怜的孤儿,还有特别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小学习藏文、中文和英文,在生活上,吃的、穿的、用的,全部不要他们操心。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有钱人家的子女,我一个也不收。”
    “这学校从哪年办起来的?”我问。
    “从二〇〇四年开始筹建,到现在七八年了。”堪布说,“上面批下来的时候,校名是‘康巴爱心福利学校’,后来大家习惯叫它‘措卡希望小学’,有些老乡仍叫它‘孤儿学校’。新龙县十三个乡,所有的孤儿,大概七十多个吧,全部让他们进来。开始阶段是最困难的,学校的房子都是我们自己盖起来的,这些年我还要花大力气修建措卡寺,投入了大量资金,用在学校上的钱有时就比较短缺。学校办起来以后,我去县政府和教育部门做了不少工作,争取到了政府的支持,批下来定为民办公助,这样每年县里拨给一定经费,减轻了一点我们筹集资金的压力。”
    “政府每年补助多少?”
    “一部分教育经费是县里给的。我这里有二十八个教职员工,其中九个是县教育部门分配来的,这九个人的工资全部由县里负担。对学生每月一百多元伙食补贴,县里承担一半多一点。学生穿的衣服及日常用品,都由我想办法解决。”
    谈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堪布加重了语气说道:“从二〇〇八年正式开学,到现在两三年,学校已走上了轨道,各方面评价很高。我经常对学校的老师说,你们把学校打扫得很干净,让学生在生活上过得好一些,吃得好一些,穿得好一些,这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最最重要的是,你们要在教学上,让学生取得最好的成绩!达到最高的水平!藏文、中文、英文,这三种文字都一样,要让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这是我对你们老师,也是对学生最大的期望!”  
   [从本节起改为每周连载一篇]















[本日志由 c-xd 于 2012-08-11 10:36 AM 编辑]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引用: 0 | 查看次数: 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