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作连载(15)
作者:c-xd 日期:2012-09-01
五.噶举派和“大宝法王”
措卡湖畔的措卡寺,是一座噶举派的寺院,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教派,通常指称的噶举派,形成于公元十一二世纪藏传佛教“后弘期”(注1),由藏族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大译师玛尔巴(1012-1097)开创。
玛尔巴出生在今藏南洛札县曲吉地方,幼时行为顽劣,父母欲使其秉性温顺,十二岁时送其学习书法和诵读,十五岁从芒卡牛古隆寺卓弥译师学习梵文。后去印度、尼泊尔等地学习佛法数十年,依止过吉太哇、那若巴、梅哲哇等多位至尊大德,其中尤以得到那若巴(1016-1100)的传承教法(即被后世极为推崇的“那若六法”)最为殊胜。而那若巴又是印度密宗大成就者帝洛巴(988-1069)的弟子,据说帝洛巴曾在坟场禅修十二年,链住双脚始终保持禅坐姿势。
玛尔巴先后多次来往于藏地与印度、尼泊尔之间,曾背着行李徒步穿行过毒蛇林、尸林、沙漠、毒水河,经历无数艰难,回藏后在家乡授徒传教,声誉日隆。他将带回的许多密宗经籍,译成藏文,影响深远,被称为古代西藏七大译师之一。
玛尔巴得自印度的传承和教法,其最重要特点是注重密法的修习,而修习密法又必须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的途径,他所承继到的“四大语旨教授”,据说就是由帝洛巴、那若巴等历代祖师源源不断传承下来的佛语意旨。噶举,在藏语里就是佛语传承的意思,这一教法在藏地的传布逐渐形成后人所称的“噶举派”。
有必要指出的是,口耳相传,口语相承,不仅仅是某种修行方式方法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还包含着跟某种修行方式方法紧密关联的某种空性能量、灵性智慧、特有信息等等的传递和加持。据佛典记载,当年释迦牟尼佛曾应大梵天王之请在灵山会上说法,他接过大梵天王献给他的金婆罗花,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只有他的大弟子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于是释迦牟尼佛就说了:“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大迦叶。为何在场众人对佛陀拈花示众这一动作的真实含义都默不作声呢?原因无他,须知佛陀在以手拈花的同时,以念力发出了一种层次极高极为微细的信息,要把某个不立文字、不同于寻常教法的微妙法门,传给堪任此责的弟子,这样层次的信息传递,并非人人能够领会,而他的大弟子迦叶尊者,不仅修证较许多人为高,而且跟此法特别相应,领悟之后,即跟佛陀进行了无声的沟通,并在脸上露出了会意的笑容,难怪佛陀要把衣钵传授给他。大迦叶尊者得此不立文字的教法后,代代相传,至达摩而传至东土,成为汉传佛教“禅宗”的开山祖师,其特点是重视言传身教、以心印心。所以今日不少藏地大德都认为,汉地“禅宗”的修法跟“密宗”是最接近的。
很显然,要通过口耳相传把佛语意旨传承下去,不仅传授看得见的方式方法,还要传承一般人看不见的空性能量等要素,这对传承者来说要求很高,最起码是一个证悟到一定空性的金刚上师,而这正是佛法的精髓所在。噶举派看重修行,注重实修实证,这正是继承了佛语的意旨所在。你看从古到今,噶举派里出现不少修行成就很高的大德,这也证明了这一教派教法传承的可贵之处。
如果说,在某种程度上,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将“大圆满”奉为本派教法中的圭臬,格鲁派将“大威德”敬为最具神力的本尊,萨迦派将“喜金刚”作为最高最密的修法,觉囊派引以自豪的是继承了“时轮金刚”最完整的传承,那噶举派最为外界所称道的,就是著名的“大手印”了。
何谓“大手印”?万万不可望文生义,将其理解为是用手指所结的某种手势,也就是通常意义上双手结出具有某种表意的“手印”,如金刚印、火天印、定印等等。有些武侠作品中把“大手印”杜撰成神乎其神的“武林绝学”,那只是小说家的艺术想象,不足为训。所称“大手印”者,梵文音为“嘛哈母渣”,本来的字义是“大印鉴”、“大象征”,其要旨是在“印”上,意为印契、印鉴,要求修持此法者跟佛语佛智相印契,跟自我佛性相印契,跟外界空性相印契。称为“手”者,据说是指佛之手,喻佛之所有,我亦尽有。因这一印契修法可直达佛法心髓的最高境界,故称之为“大”。五明佛学院慈诚罗珠堪布在阐述什么是藏传佛教时,对“大手印”有个解释:为什么叫“大手印”呢?“手印”也即古代国王的印章,如同现今政府的公章。只要盖上了国王的印章,任何人都无法超越,无法推翻,只能接受。同样的,“大手印”就是空性和光明,如同国王的印章一般,任何事物都离不开空性和光明,因为其本体既是空性又是光明。
有关“大手印”的解释②,笔者查阅了多种佛学词典及佛学论著,说实话,能将“大手印”解说得明明白白让普通读者也大致看得懂的,还真的不大容易找到。
玛尔巴大师八十六岁去世,生前摄受培养了众多弟子,特别出众的有十个上首弟子,尤以俄顿却古多吉、粗顿旺季多吉、梅顿索南坚赞和米拉日巴四大弟子最为优秀,而其中的米拉日巴尊者,更是藏区无人不晓的苦行僧、大成就者,其知名度不逊于济公活佛在汉地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米拉日巴(1040-1123),生于阿里拉堆贡塘的加阿杂地方,七岁时父亲去世,其母年纪尚轻,容貌秀美,伯父强命其母与他儿子成婚。其母执意不从,伯父怒而夺走他家所有财物,其母和他兄妹不得不沦为伯父姑母的奴仆,生活贫困,受尽苦难。
米拉日巴在母亲鼓动下,为了报仇雪恨,跑出家门,四处寻找精通诅咒的高人,先后在几位诅咒师跟前下苦功学习诅咒术,当其伯父为儿子娶妻之时,婚宴之上,米拉日巴用咒术令伯父家的房屋突然倒塌,压死了许多人。后来米拉日巴又在土窑中闭关苦修降雹法,学成后,用降雹法毁坏了伯父姑母家及乡邻们的大片庄稼。
米拉日巴虽然用咒术报复了伯父等伤害他家人的劣行,但内心并没得到安宁,他为自己造下的杀人恶业悔恨莫及,日不思食,夜不入眠,决心皈依正法,重新做人。他先到拉噶上师座前学修了“大圆满”法,又经拉噶上师求请,去到洛扎卓奥隆寺院,拜当时已极为出名的玛尔巴大师为师。玛尔巴在很长时间里并不教米拉日巴修法,只是要他用土石修筑各种形状的碉房,筑了一半了,令他推倒重建,筑成大半了,再令他拆毁重建,同时还令他做许多耕种苦事。米拉日巴因经常背负石块背部被磨破而流血化脓,四肢皮肉亦是伤痕累累。平时稍有细小闪失,便遭严厉责骂乃至殴打。如是种种非常人所能忍受的苦行折磨长达数年,米拉日巴曾经有过多次绝望,但对上师和佛法的信心并无退转。玛尔巴以这种看似极端的方式,让米拉日巴磨砺了心性,消除了业障。自此玛尔巴始将“大手印”、“那若六法”等教法完全传授给了米拉日巴,为了教给举世罕有可在顷刻间成佛往生的“夺舍法”,玛尔巴还特地再去印度,在那若巴跟前求得了这一教法的耳传,回到藏地后再传授给米拉日巴。米拉日巴在玛尔巴跟前先后修行近七年,当他回家探亲时,方知母亲已去世,妹妹讨饭不知去向。悲愤之下,米拉日巴来到阿里地区荒无人迹的山岩间,身裹白棉单衣,以采食荨麻度日,潜心苦修九年。有几个偶尔看到米拉日巴的猎人,见他长发披肩,赤身裸体,骨瘦如柴,皮肤绿色,刚开始还以为遇到了鬼,吓得掉头就跑呢。米拉日巴苦修获得风息自在功能后,能在空中自由行走,有时在两座山之间飞来飞去,不啻是个活神仙了。晚年米拉日巴下山四处云游,以道歌形式弘扬佛法,八十四岁圆寂,去世时出现种种不可思议而又极为殊胜的景象。身后有著名的《米拉道情歌集》传诸世人。
米拉日巴尊者一生摄受弟子无数,根据后人的归纳,最主要的有八位如日月星辰般的心传弟子、十三位亲近弟子、二十五位地道究竟的男女瑜伽师、一百位亲见原始实相的不退证士、一百零八位修行上已获得暖位的上士、一千零二十一位舍弃俗家坚定修行的男女禅士等等。
毋容置疑,在米拉日巴尊者无数弟子中,最杰出的传人当为其首位心传弟子冈波巴大师(1079-1153)。冈波巴俗名达玛扎,法名索南仁钦(意为福宝),出生于塔波地区涅地的希乃镇(今属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尼氏家族。七岁起跟父亲学习医术,很快成为有名的医师,被远近称为塔波拉杰,意为塔波地区的医生。索南仁钦自幼对佛法有深厚信仰,十五岁已修学宁玛派多种密法,还跟随噶当派大师学习教论。后来他长期在冈波山修行,被广大信众称为冈波巴,“巴”在藏语里是大师的意思。
这位冈波巴二十二岁跟一位贵族女儿结婚,生有一子一女,生活舒适美满。二十六岁那年,因为一场瘟疫,儿女娇妻相继染病身亡,这让身为名医、治人无数的他倍感人生的无常和无奈。伤感之余,他将家业分为三份,一份用以超度亡故的亲人,一份供养给寺院,一份留下作为自己日后修行的资粮,离开家乡,出家为僧,走上专修佛法的道路。他先后师从牛绒巴、贡嘎瓦、嘉远达等多位噶当派上师,听受了许多显密经典,出现过不少奇异体验和梦境,后回家乡闭关修行,禅修中曾连续五天五夜不进食,入定时最长曾达十三天之久,证明他在修行上已达到相当高深的境地。
三十二岁那年,冈波巴偶尔从三个乞丐的对话中,得知有位米拉日巴尊者能在空中像鸟一样飞来飞去的事迹,顿时生起敬仰之心,当夜还梦见一位衣衫褴楼、浑身绿色的瑜伽行者,感受极不寻常。他征得几位上师开许后,前往西藏西部去寻找这位大成就者。历经种种困苦乃至濒死大病,他终于得见米拉日巴。米拉日巴早已洞见冈波巴根器非凡,堪当大任,他将自己掌握的全部教法秘诀都一一传给了他。冈波巴依教而行,十三个月里就基本融会贯通,在修持上不断跃上一个又一个台阶。后来冈波巴根据米拉日巴尊者的嘱咐,回家乡继续修行并准备时机成熟时聚众弘法。师徒俩在河岸边分了手,冈波巴已过桥走了一段路,隐隐听到师父在叫他,于是马上回到米拉日巴身边。师父对他说道:“唉!我这个口诀虽然至为宝贵和殊胜,有点舍不得传人,但是这个口诀如果连你都不传,还传给谁呢?所以我还是要传给你的。”冈波巴心中欢喜万分,连忙问道:“那我是否要准备一个曼陀罗作为供养呢?”米拉日巴说道:“曼陀罗倒不需要,只要你莫辜负我这个口诀就行了。好,现在你看!”说着将衣袍撩起,显出其周身上下因多年辛劳而结成的网状老茧。米拉日巴继续说道:“我再没有比这更深奥的口诀了!我是经过这样的辛苦修行,心中才生起功德的,所以你也要以最大的坚毅持忍力来修行才好啊。”这件事在冈波巴心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回到老家冈波山后,静修六年,真实证悟了“大手印”的无上殊胜。而后根据师父的嘱咐,于一一二一年在当地修建了一个寺院——冈波寺(在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鲁藏布江北岸),前后藏与康区有无数僧伽信众前来拜师求法。冈波巴在其三十多年弘法利生事业中,培养了众多弟子,并由此形成了藏传佛教中著名的塔波噶举教派——通常所称的噶举派,主要就是指的塔波噶举派,由玛尔巴大师开创的这一教法,经米拉日巴传至冈波巴,塔波噶举或曰噶举派才正式立宗且得以弘扬光大。
在此要插叙一下,出生于西藏尼木惹芒地区的琼波南交(978-1127),是藏传佛教史上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活了一百五十岁,他前半生走遍尼泊尔、印度各大佛教圣地,遍访名师,学得许多精深密法,也得到帝洛巴与那若巴法脉的传承,回藏后在香地(今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建香相寺等寺庙一百多座,授徒数万,开创了跟塔波噶举并列的香巴噶举派,一度很有影响,十四世纪后逐渐衰绝。
冈波巴大师有《教言广集》留诸后世,据旅美学者张澄基(1920-1988)在其《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一书“序言”中所言,冈波巴在佛法中最大的贡献,是对“大手印”法门的全力弘扬,其著作保存至今的,有《教言广集》一部,一千多藏页,其中所讲的大手印法,许多都是答复弟子们实修问题所作的开示,实用性强,更显宝贵。
玛尔巴译师
米拉日巴尊者
冈波巴大师
引用: 0 | 查看次数: 5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