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作连载(16)
作者:c-xd 日期:2012-09-08
冈波巴弟子众多,身后弟子代代相承,影响深远。因“大手印”教法强调口耳相传,也难免在一代又一代传承中,由于代代师徒在传授、理解、修持、成就等方面或大或小的差异,尽管大同小异,仍形成了不少各有千秋的分支。后世对噶举派的评价有“四大八小”之说,不折不扣是藏传佛教几大教派中分支最多的一个派系。所谓“四大”,指的是噶玛噶举、鲍绒噶举、察巴噶举和帕竹噶举四个较大的教派,所谓“八小”,是在帕竹噶举里面,又分化出止贡噶举、达隆噶举、主巴噶举、超浦噶举、玛仓噶举、叶巴噶举、雅桑噶举及修赛噶举八个小支派。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噶举教派,有不少后来又逐渐湮没在时间的淘沙大浪中,流传至今影响最大的,是噶玛噶举派,今日藏汉都耳熟能详的十七世大宝法王,就是噶玛噶举这一派在当今时代的代表人物。
在冈波巴大师众多弟子中,最值得大书一笔的,当是创立了“四大”之中居于首位的噶玛噶举派第一世“大宝法王”都松钦巴了。
都松钦巴生于藏历第二绕迥之铁虎年(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在种种奇兆映衬下,哇哇落地在朵康朱倭下区热达地方,一位修行有成的大瑜伽师家里,据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所编《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听列仁波切所著《大宝法王噶玛巴的历史》等书考据及《互动百科》、《百度百科》、《中国西藏新闻网》记载,此地属于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境内。
新龙古称“梁茹”,意为森林间的凹谷,很久以前就有古羌部落栖居。战国至西汉时期,“白狼国”人在此生息繁衍,尚武好勇,民风剽悍。史载汉明帝永平年间白狼王曾作歌颂扬汉德,后以《白狼歌》闻名于世。元代至元十年(1273),当地一高僧喜绕降泽拜见元世祖忽必烈时,当众将所携铁矛挽成一铁疙瘩,元世祖大为赞叹,封他为“瞻堆本冲”,瞻堆,在藏语音里为铁疙瘩,本冲,相当于土司这一官职,新龙自那时起得名“瞻堆”。清同治四年(1865年),清朝廷将瞻堆赏给十二世达赖喇嘛,任由达赖喇嘛从拉萨派人管理,数十年间成为西藏在川管辖的一块“飞地”。民国时改名瞻化县。一九五一年十一月经西康省政府批准命名为新龙县,习用至今。
都松钦巴天性聪颖,异于常人,自小跟父亲学习“自生佛母命根心要教授”等修法,不久便出现殊胜迹象,又向其他上师求得“大黑天”玛哈嘎拉护法神修习仪轨,如法持修,很快得到天神庇护,不经意间便在岩石上留下清晰的手脚印痕。十六岁时,在藏地最出名的俄译师之弟子朱倭•乔季喇嘛座前出家为僧,命名却季扎巴(意为法称)。十九岁起去前藏,先后在堆龙•甲玛瓦、恰巴•却季森格、夏惹瓦、希饶多吉、巴曹、墨•都瓦增巴、喇嘛嘎译师、康巴•阿森等当时声名显卓的上师跟前,听受了《慈氏诸论》、《中观》、《毗奈耶》、《时轮六支加行》等多种教法,依法修持后多次出现成就征兆。三十岁时,怀着对冈波巴大师的无上崇敬,前往塔波冈波山拜谒大师。冈波巴一见到都松钦巴,就升起很大欢喜心,将自己专修的《噶当道次第》传给他,不久又为他授了噶举派方便道灌顶。他依教而修,九天证得觉受,拙火初升,燃起暖热,就在高寒的冈波山上改穿单衣,继续闭修,前后有九个月,据说从未将双手分开很久。在冈波巴大师的八百弟子中间,都松钦巴被公认为最能吃苦的大忍修者。
后来都松钦巴遵照冈波巴上师的指示,去桑日静修五个月,获得自在功力和无量风息感受。而后再回上师跟前,苦修三年毗钵舍那观。期间还参学过萨迦派的《欢喜金刚》、《道果》和宁玛派的《大圆满教授》等教法。离开上师后,他复去各地游方参修,拜见了许多当时的高僧大德。他曾在康区彭裕甲桑岩洞里静修三年,示现出通行岩石无碍的神通,因此被当地信众称为“岩上师”。又曾在贡嘎雪山莲花生大师坐过的白色扁形盘石上,住修四个月,感得空行母来供给生活。
大约五十多岁时,他回到朵康地区,在今昌都类乌齐附近噶玛地方创建了丹萨寺,授徒传教,广弘佛法。随着追随他的弟子信众越来越多,他在藏区的名声越来越大,被人赞誉为“知三世”的大成就者,即可洞见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的事情,这表明他对空性的证悟已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据说曾有十万空行母以自己的头发编成一顶黑色帽冠供养给他,此冠戴在每一位噶玛巴头上,象征他们对空性的真实了悟。他传承和教授的噶举教法,因丹萨寺建于噶玛这个地方,被后人称为噶玛噶举派。
晚年,都松钦巴根据冈波巴上师当年的嘱咐,又从康区来到前藏。在塔波冈波山,他供养并扩建了冈波巴在世时创建的冈波寺。尤为后人所乐道的是,他在拉萨以西百里处今堆龙德庆县境内,九世纪墀祖德赞时期所建江浦神殿旧址上,修建了楚布寺,这里不仅成为他一生最后的住地,也成为其身后噶玛噶举派历代大宝法王的驻锡之地。
藏历第三饶迥阴水牛年(1193年),新年伊始,都松钦巴把楚布寺的经典法本交给大弟子卓衮仁千,嘱他妥善保管,又把自己死后的去向告诉了身边的弟子,并示现出种种不可思议的神通现象。元月三日早晨,都松钦巴最后一次向弟子们说法,说完后全身端坐,凝视虚空,进入禅定。中午时分,一代宗师以八十三岁高龄归于寂灭。有无数空行母从空中来迎接他,同时有许多瑞祥之相发生。荼毗后,骨灰中出现许多舍利子,弟子还找到了没有被烧化的心脏和舌头,人们认为这象征他的慈悲和教法将永久流传下去。
都松钦巴去世后十多年,有个小灵童在西藏昌都地区江达县出生了,这位早熟的小灵童很小就得到噶玛噶举派的传承,十多岁时被认定为都松钦巴的转世,四十多岁时被蒙歌可汗(即元宪宗,1208-1259,其中1251-1259在位)封为元朝的规范师并赐给金印,后来还赐给象征噶举教派的金边黑帽。蒙语称其为“拔希”,后人据此将其称为噶玛拔希。噶玛拔希在公元一二八三年圆寂前,向大弟子邬坚巴等交代自己明年将在藏西转世出生。次年,在藏西汀里(今日喀则吉隆县)果然诞生了一个极为灵异的婴儿,五岁时被邬坚巴确认为噶玛拔希的转世。在藏传佛教史上,噶玛拔希被认为是开创了“活佛转世”这一制式的大功臣,此后其他教派也多有效仿,如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始于其两个弟子的“活佛转世”,在西藏影响巨大,转到今天,达赖世系已为第十四世,班禅世系是为第十一世矣。
都松钦巴过世二百多年后,其第五代转世得银协巴(1384-1415)于永乐四年(1406)被明成祖封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简称“大宝法王”,并赐给一顶饰以珍贵珠宝黄金的黑色冠帽。对噶玛噶举派来说,这无疑达到了立宗以来的顶峰。都松钦巴作为创立这个教派的先祖,顺理成章地被追封为噶玛噶举派的第一世“大宝法王”。其后依次是第二世大宝法王噶玛拔希(1204-1283),第三世大宝法王让迥多吉(1284-1339),第四世大宝法王若必多吉(1340-1383)。到二十一世纪开端的今天,在噶玛噶举派里,这个珍贵的称呼已延续到第十七代。皇帝赐给得银协巴的那顶黑帽,也作为噶玛噶举派最宝贵的传家宝,代代相传,据说今日保存在印度锡金邦的隆德寺里。
今日白狼古地
今日楚布寺
引用: 0 | 查看次数: 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