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中国最早汉代石窟


              
            拭去蒙尘两千年  汉代石窟焕异彩

    到目前为止,我国考古界、史学界、佛教界比较一致地认为,佛教石窟源于古印度,约公元三世纪传入中国,始建于东晋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年(366)的敦煌莫高窟,为中国开凿最早也最有影响的佛教石窟。有说新疆拜城的克孜尔千佛洞,始凿于公元三世纪后期,较敦煌莫高窟要早半个多世纪。还有说陕西延安子长县的钟山石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年间(336-),也比莫高窟早个数十年。但不管是敦煌莫高窟,还是克孜尔千佛洞或钟山石窟,其开凿之际离开历史教科书所说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即史载东汉永平十年(67)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遣使西域得遇竺法兰、摄摩腾并迎回中土的年代,都已过去二三百年了。
    山西考古专家白礼昌先生近年取得的考古研究成果,为我们带来了极具爆炸性、震撼性的消息:山西省交口县有个千佛洞,为现存中国最早造像石窟,开凿于东汉永平年间,至今已近两千年,较敦煌石窟等要早二三百年!
    〇八年我曾到过交口千佛洞,它坐落在一个小寺庙“千佛寺”的最里端,洞窟不大,保存基本完好。门匾上写着“千佛殿”三个字,在千佛洞上面加盖了一个狭长形的“大雄宝殿”,游人香客踏进大雄宝殿就等于在千佛洞的千佛头上踩来踩去。说实话,这样的建筑格局真有点不伦不类(后来才知道,那是前些年维修时有人自作主张添加上去的)。那次我就听说,这个石窟的历史可能比一般人想像的要悠久许多,但未究其详。因当地只是把它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来对待,石窟入口连扇门都没有,谁都可以随便进出。上世纪九十年代对寺院进行修缮时,给千尊佛像都刷上了黄漆,还用黑漆描画了眉毛,这样做固然是出于保护文物、美化文物的好意吧,殊不知这一来把原来雕制精细的红岩石像弄得面目全非。雕在洞壁上的千尊小石佛,有几尊的佛头已不见,也不知佚失于哪个年代。那次印象更深刻的,倒是那尊新雕制的弥勒佛石像,用手掌拍打骑在弥勒肩头上的小娃娃,会发出清脆的中空铜音,若拍打弥勒佛背部,则是实笃笃的石头声。当地老乡说,看,弥勒佛显灵啦!
    最近,因当世奇人通源师和他母亲灵慧女士愿意把目前处境微妙的千佛寺接手下来,将其修建成一个弥勒佛道场,月前我又去了千佛洞,得遇白礼昌先生,并获赠其刚面世的《古史明鉴》一书,始对千佛洞在中国佛教史及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有了比较明白的认识。
    根据白礼昌先生的考据,东汉明帝永平十年,西天竺月支国摄摩腾、竺法兰来华弘法,时有印度大德檀那同行。来到今山西吕梁地区后,摄摩腾、竺法兰在明帝钦旨的大司农王敏支持下,在今交口县、石楼县、文水县先后创建了中国最早寺院白马寺、兴教寺、西明寺、武林寺、东岩寺,较建于永平十八年(75)【注】的河南洛阳白马寺早了八年。
    檀那亦得大司农王敏之助,在今交口县石口乡三神峪村,创建了一个梵天石窟,即今日所见的千佛洞,窟内雕有大小佛像一千〇五十五尊,其中三尊主像为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和毗湿奴、湿婆,通高一米六至一米八,雕在四周洞壁上的一千多尊小佛像,坐高零点二米左右。檀那还在今临县创建了规模宏大的正觉寺,此处西周时为道教青羊宫所在地,之前为关令尹喜故宅,传说周昭王时(前1060-前1009)老子过函谷关,尹喜即在此迎候讨教。周时种下的成片柏树,历经三千多年,民国初期尚存一百多棵,于今还有十二棵存活,在黄土山梁上一字排开,棵棵树形奇特,枝干粗壮,针叶茂绿,有几棵甚至还在结籽,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永平十八年摄摩腾和竺法兰进京洛阳后,檀那仍驻跸吕梁一带传授印度教和弥勒佛教,最后临终并安葬于正觉寺。九二年九月正觉寺修建水塔时,从地下八米处挖出石砌八卦墓葬,经考即为檀那墓,陪葬物中有大象孔雀佛灯等在今日印度都难得一见的珍贵古物。
    大司农为东汉时掌管财政和农业的朝廷重臣,永平十年前后的大司农王敏,原为统领军队驰骋疆场的大将军,因战伤断了右臂,被皇上改委以大司农之职,后又晋升为司徒,成为皇帝手下最重要的“三公”之一。史载王敏是“并州隰城人”,即今山西吕梁柳城县人,东汉时期,佛教刚刚传入中国,能在吕梁地区修建中国第一批寺庙,王敏功不可没。
    十多年前,为复修在今石楼县的武林寺,从地下发掘出一座东汉古墓,墓主是一位身材高大没有右臂的男子,原来就是历任大将军、大司农、司徒公的王敏,墓中陪葬的御赐金牌、金玉带环、黄金珰武冠帽、金鼎、金手镯、金戒指等珍贵遗物,显示了墓主生前极为显赫的地位。
    当年在交口创建的中国第一所寺院白马寺,历经几多荣辱浮沉,寺庙早已夷为一片平土,不过屹立在白马寺遗址上的那棵古松,树龄两千年,依然枝繁叶绿,充满生命活力,树干苍虬,倾而不倒,状若蛟龙探首,故当地人都把这棵树视为神树,称他为龙松。
    与交口白马寺同一时期所建的兴教寺,房舍亦早已淹没在岁月的尘土中,不过,从兴教寺遗址挖掘出来的一块古石碑,包括碑头、碑身、碑座三部分,碑头由四条盘龙构成,碑座造型为龙头龟背,这正是典型的皇家寺院标志。相比之下,河南洛阳白马寺的古石碑仅由碑身和碑座两部分组成,既无盘龙碑头,碑座则为典型乌龟座,可见在东汉时还不是皇家寺院。
    白礼昌先生是位治学严谨的考古专家,不仅阅读了大量中国历代史书,还两次去印度世界国家博物馆和印度国际文化研究院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其有关摄摩腾、竺法兰、檀那三位印度高僧最早在中国吕梁地区建寺弘法等考古结果,在印度也引起很大反响,前些年印度政府有关部门曾表示愿意帮助修复三位印度高僧在中国吕梁创建的寺院,并有意在当地合作创办一个中印友好村。可惜,由于某些地区官员眼光短视、胸襟狭隘,如此好事,竟未能成行。
    8月27日(农历七月十一),在通源师和其母亲筹办下,山西千佛寺举行了重修山门奠基典礼。交口县政府宗教局刘局长主持奠基仪式,原县人大王主任等莅会表示支持,县政协副主席代表县四套班子表示祝贺,有位阎老板送了辆皮卡车来助兴。也许,这个奠基仪式的象征意义更大于它的实际意义,以往在国内一点不起眼的千佛洞,由此掀开了它近两千年来新的一页。不管怎么说,作为现存中国最早开凿的造像石窟,它不仅仅是交口县的宝物,它也是山西省的骄傲,它更是国家的珍贵文物,同时也是中印文化结晶和世界全人类的瑰宝啊!


2012.09.07



【注】:
    关于河南洛阳白马寺创建年代,宽忍法师编著的《佛教手册》(一九九一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里,认为洛阳白马寺创建年代“原建有二说,一为东汉明帝时,一为永平十八年(75)。”白礼昌先生采用了东汉永平十八年说,其重要理由是永平十七年(74)二月大司农王敏去世,永平十八年(75)八月明帝驾崩,肃宗孝章皇帝刘烜即位,随后将摄摩腾、竺法兰徙迁至洛阳城雍关西创建了又一个白马寺,比山西白马寺等晚了八年。不过,佛教界一般都认可洛阳白马寺创建年代为永平十一年(68)。即便以这个年份相比较,根据白先生的考据,在山西吕梁地区创建的白马寺、兴教寺、西明寺、武林寺、东岩寺等中国第一批寺院,比洛阳白马寺仍稍早一些,而更重要的差别是,吕梁地区的这些寺院是由出生当地的大司农王敏奉旨兴建的,规模都很大,而且寺院石碑上雕有盘龙、龙头等皇家标志,当之无愧确立了佛教传进中国后第一批皇家寺院的崇高地位。




                      山门重修奠基典礼




                       千佛寺


          

                       东汉石窟




                       石雕弥勒佛




                古印度孔雀大象灯




                        西周三千年古柏



                        东汉两千年古松


[本日志由 c-xd 于 2012-09-13 11:04 PM 编辑]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2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