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这是最后一篇日志下一篇
启事板 订阅所有【启事板】的日志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
    日前,有消息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侵占寺产、与多名女性有染并育有私生子等,被警方带走调查。说实话,看到这一消息,并不感到吃惊,10年前,已有少林弟子实名举报释永信,当时在某种势力保护下,他安然过了关。今日突被带走调查,很可能是其背后原先保护他的势力,今日无力保护了,或不想再保护他了,或反转过来,出于某种目的而把他给办了。但不管怎么说,在佛法上被称为末法时代的今天,寺院商业化早已蔚成风气,出家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职业,像释永信这样披着袈裟的假和尚,绝不是个别现象,今日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被抓,对他或也是一种罪有应得。
    我不由得回想起近廿载前跟释永信的一段交往。那次是经北京常先生介绍,我去登封少林寺,跟释永信洽谈为其寺院撰写《少林高僧传》事宜。释永信当然明白常先生身份的特殊色彩,故对我客气得不得了,我说我吃素,想住寺院里跟僧人同吃同住,他非把我安排在少林宾馆里,每天有厨师专为我烹饪素食。言归正传,释永信希望我能为少林寺写一系列少林高僧传,为每个高僧立传,书成后,再改编成电视系列剧。他说少林寺有自己书局,出书很容易,要拍电视剧,也不用拉赞助,少林寺不缺钱,每年稳定游客有一百万,今年光门票收入就有三千万。他还主动跟我说,关于稿酬或版税,他可以先付点钱给作者。我去少林寺前已查过一点资料,以为是要帮少林寺写一本少林高僧传,从北魏印度僧人跋陀来华,得孝文帝尊崇为其在登封少室山建寺(即今少林寺),一千几百年来,少林寺高僧辈出,如达摩、僧稠、慧可等都是中国佛教史上耳熟能详的高僧大德,为少林寺十来十几个高僧,每人写上万把字,那是没问题的。不过,要为每个高僧各写一本十几万字的专著,我觉得没有把握。我对释永信说了,钱不用现在给,等我回去查查资料,先写一本少林开山祖师传,若资料够,再定。谈完正事,我问他,你不是在全国人大提案要取消寺院卖门票吗?少林寺为什么不带个头?他说这牵涉到地方政府的利益在里面,没那么容易。我问门票收入如何分成?他说政府拿七成,寺院拿三成。七成,那就是七千万!这对近二十年前70万人口的小小登封不是个小数啊!
    回去后,我冒着当时上海罕见的酷暑高温,花一个月时间收集各种能找到的跟少林寺有关的史籍资料,光是存进电脑的就不下五百万字。而后,我将撰写少林开山祖师跋陀传的总体构思,用电子邮件发给了释永信,还给他手机发了条短信,提醒他收看邮件。两天后接释永信回复:“这二天在外地回去就看。多谢了。”又过了两天,接少林寺电话,说是我给释永信法师的邮件没收到,给了一个新的邮箱,叫我重发一遍。我按新邮址重发了一遍,并短信告之。
    可此后发生的事,就叫人难以理喻了。在少林寺时,既然我跟释永信已达成协定,哪怕是口头的,我定会把这件事做好,将总体构思传给释永信,就是表示对他的尊重,他只要点个头表示认可就行了,若真有什么意见,只要提出来,我也会加以考虑。但时间一天天过去,他居然再不理我,既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就像压根儿没发生过这么回事似的。这位看上去挺和气的出家人,真不知其居心何在?当然,说他和气,是他在我面前确实和气,不过谈话中有人推门进来找他,他的脸马上沉下来,三言两语就把来人给打发了。他的变卦,也有悖常理,想来想去,莫非他要预付给我稿酬,我没拿,这引起了他的戒备心理?这年头,谁不要钱的?他请我干活,他出钱,我拿钱,天经地义,如果我当时拿了他的钱,他就放心了,安心了,可我却不要,这一来他就不放心了,不安心了,是不是?我想住他庙里,他不让住,我提出想去禅堂跟僧人一起坐坐禅,他也顾左右而言他,好像庙里有什么事怕我了解太多,当然更不希望我把见到的什么事都捅到常先生那里去。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解释吗?说来说去,我跟他在少林寺那几天的接触,最终彼此心照不宣,归根到底不是一条道上的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在十几年前写的个人回忆录《梦碎梦醒六十年》里,就写了我跟释永信的这段未了缘,小标题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言而无信意欲何为》。

2025.08.06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