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模式: 普通 | 列表
 
《我的藏族兄弟》出版消息
    
    由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的《我的藏族兄弟——走出白狼古地的嘉样堪布》一书,春节过后印刷装订完毕,根据出版合同和正常流程,近日或可陆续进入新华书店等销售渠道跟读者见面。
    作者近十几年里曾十几次行走青藏高原,本书是最新写成的一部高原纪实作品,以作者结拜的一位藏族兄弟嘉样堪布为主线,生动而客观地描述了发生在这块古老土地上的许多神奇故事,以及从白狼古地走出来的这位藏族兄弟,如何将藏族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帮助现代人重拾久已失落的信仰和爱心的慈悲之举。
    本书规格:16开,250页。
    书号:ISBN 978-7-5452-1215-0。

查看更多...

分类:启事板 | 固定链接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949

小壁虎长眠佛像怀中


小壁虎长眠佛像怀中


    昨天,对家中佛台及供着的佛像法器进行了一番清洁工作,也算是干干净净迎新年的意思吧。在擦拭一尊度母像时,发现度母身上竟然趴着一条死去的小壁虎!从小壁虎已经完全干瘪僵硬的身躯来判断,其死去的日子不会太短。记得去年夏秋,屋子里确曾见到过小壁虎,不知从哪里来的,长约一寸,颜色黝黑,动作敏捷,行无所踪,有时爬在墙上,有时爬在天花板上,停下来时,仰着头,东张西望,见了人也不怕,我们也不去管它。后来很长时间再没见着,猜想它是不是去屋外大世界过一种新生活了。
    壁虎大概属于冷血类动物吧,到了秋冬季节,天气转冷的时候,朝南比较暖和的地方,应该比较吸引它们,冷冰冰的金属佛像,肯定不是适于居住的场所。这尊度母像,是我多年前在昌台等候发自白玉开往甘孜的长途班车时,一个藏族老乡卖给我的。他先是向我兜售银元,说老板你收下来,回去卖了肯定值钱。我问他银元哪里来的?他说他年前娶了个老婆,比他年轻很多,但老婆老是埋怨他穷,挣不了钱,看不起他,他一气之下,把老人以前埋在地下的财宝挖了出来,准备卖掉一点,回家让老婆看看,他不是挣不了钱的男人。我说我不是老板,不做生意,不想靠倒卖银元挣钱。他说你帮帮我吧,买一点吧,当地人再便宜也买不起。我说,既然这样,那好吧,不管你银元是真是假,我就算是帮你一把,买你几个。于是我选了十个不同样式的,有的图案带花,有的带龙,有的是帆船,有的是外国女神,等等。等我付了钱,他变戏法似的,又从藏袍里掏出一个佛像来,动员我也买下来。我说我家里供的佛像够多的,没地方放了。他说这是一尊银的佛像,很少见,你一定要买下来。我说佛像一般都是铜铸的,哪有银制的,是白铜吧?他赌咒发誓,说这绝对是银子做的。我把佛像捧在手里,仔细看看,这是一尊六寸度母像,造型做工都不错,家里佛像虽不少,度母像倒正好没有。于是我把这尊度母像也请了下来。

查看更多...

分类:心海泛舟 | 固定链接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146

通源师近照



通源师近照
分类:大小孩信箱 | 固定链接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884

赠书启示



                                                         赠书启示(已赠完!)  

     兹有宁夏王佰谋先生向读者赠送《千古一泰无名僧》一百册,有意者可电邮 netox@126.com ,写明姓名、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以便寄送。先到先得,赠完为止。

查看更多...

分类:启事板 | 固定链接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5480

活佛未了愿,祈愿早圆成

     
                                活佛未了愿,祈愿早圆成    

    西藏江达县北端邓柯乡,地处藏、青、川交界处,紧挨着金沙江,有一所建于五六百年前的格鲁派道场琼柯寺,二〇〇〇年我曾去过那里。据说,被藏地称为“第二佛陀”的宗喀巴(1357-1419)大师,年轻时由青海前往卫藏途中,曾在这里住过一夜,并预言以后这里会出现一个大寺院。在宗喀巴大师去世数十年后,格鲁派果然在这儿建起一座琼柯寺。琼柯,意为法衣,据说寻址建寺的娘仁喇嘛在金沙江上游将自己袈裟脱下扔于江中,随其漂流数十里,所停之处,即建寺之地。琼柯寺在其鼎盛时期,曾辖有子寺十三所,本寺常驻僧侣多达千人,在金沙江对岸(今属四川洛须)也建了念经堂和长寿佛殿。像许多格鲁派寺院一样,琼柯寺的日常寺务由堪布主持,该寺历来很受达赖喇嘛重视,历任堪布多由远在千里之外的达赖喇嘛亲自委任。
    那年我去琼柯寺时,主持寺务的绛巴森格(1960-)堪布,即将六年期满,他自己很想卸位后闭关修行去,可全寺僧众都推举他再干下去。这位八岁剃发、数十年刻苦学修的出家人,他的前任罗噶堪布(1921-1998)和出国数十年又回到琼柯的依噶活佛(1930-2001),为“文革”后修复寺院出了大力,但这个地方实在太穷了,依噶活佛在瑞士等国生活多年积累的全部积蓄,带回国内用于建寺,缺口仍很大。依噶活佛生前曾很郑重地对绛巴堪布说,他最大的心愿是在琼柯寺建一所佛学院和一个闭关房,还说一定要把琼柯寺办成一个清净的修行地、众生的朝拜地。绛巴堪布以此为勉,下决心要为完成活佛心愿作出最大努力。

查看更多...

分类:启事板 | 固定链接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374

出书启事


                                                    出书启事

    日前接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原名上海画报出版社)通知,上海市民委忽然同意让该出版社出版本人新作《走出白狼古地——我的藏族兄弟嘉样堪布》,条件是必须按民委审查通过的删节本出。说实话,在书稿被市民委无理删改又无端拖延半年之后,听到这个消息,我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相反,弥漫心头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最重要资源都被霸占的社会里,你若不肯事事屈服、不肯同流合污,你要在所谓主流媒体、主渠道上发出一点自己的声音,何其难也。好在年前还有过去熟悉的大佬为我讲了几句好话,作者在该书写作过程中也自律甚严,宗旨就是弘法利生,不谈其他,尽量不冒犯任何人。即便这样,这本书要正式出版还是举步维艰。
    十八大召开在即,不少人对十八大后可能会真正开始进行一点政治体制改革抱有希望。我也对十八大抱有一定希望,生活中有希望总比没希望好。不过,看看这半年来上海一个政府部门对我一部佛教作品的刁难和阻挠,展望未来,有希望,也有渺茫啊。

查看更多...

分类:启事板 | 固定链接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844

2012新作连载(24)


    就修行的方法来说,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如此之多,是为了适应不同众生的不同根器,法门本身无所谓哪个最好,最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不过,在有一点上,至少藏传佛教各教派都是共同认可的,那就是都把闭关视为一种很重要很有效的修行方式。像莲花生大师这样伟大的成就者,在藏地弘法之余,也曾多次闭关修行。像措卡寺的噶举传承,藏地妇孺皆知的米拉日巴不用说了,米拉日巴的上师玛尔巴及玛尔巴的上师那若巴,米拉日巴的弟子冈波巴及冈波巴的弟子都松钦巴,以及都松钦巴之后的历代大宝法王,都极重视闭关并身体力行。在各教派的寺院里,还逐渐形成了每个僧人至少闭关三年或更长一点的规矩,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传统,在今日藏地很多寺院中又得以恢复了。我曾去过壤塘藏瓦寺,那是一所觉囊派的寺院,一些小扎巴才十多岁就进了黑洞洞的闭关房,要等三年又三个月后才出关,那期闭关班的班长二十七岁,他从十三岁开始,基本上是一期连一期参加闭关,已经十四年了。我还到过德格萨迦派的一个柯洛洞闭关房,那里的规定是一次闭关四年为期,不到时间,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不出来。在拉萨堆龙楚布寺,我遇见两个闭过关的喇嘛,寺院规定是三年三个月又三天为一期,其中一位十四岁在林芝玉仁寺出家,十七岁来楚布寺,十八岁参加闭关,二十五岁再次闭关,两次加起来有六年半时间。位于藏、川、青交界处的琼柯寺,是一所格鲁派寺院,第三世达赖喇嘛曾来这里闭关一年半,十年前这所寺院的主持依噶活佛去世,临终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在寺院里建一个佛学院和一个闭关房,这么多年过去,他的遗愿应该早就实现了吧。建在白玉县城里的白玉寺,是一所规模宏大的宁玛派寺院,闭关房外,贴着一张禁止来人打扰的告示:“具历史盛誉之白玉修学院,承前代旧制规定:门用泥浆封闭、修学三年紧守无漏、禁与人交,水从木槽缝中定量供、每天勤修四禅定。故请无关的僧俗人等严禁入内。”告示用毛笔抄在已经泛黄的白纸上,落款是“白玉寺管理委员会”,日期为一九九〇年藏历元月一日。我是〇四年去朝拜白玉寺的,不知这张告示今天还在不在?但这个规矩一定还在。
    闭关中具体修行的方式,各各并不完全一样,但就像这张白玉寺告示中所说,勤修四禅定,这大概属于最普遍的闭关内容。所谓四禅定,这是指禅定的四个阶段或四个层次,由初禅而至二禅、三禅、四禅。在进入初禅之前,先要修前行,类似于正式进入禅定的预备班,先要过基本的盘腿关、调身调息关、去除杂念关,要达到久坐不疲、身心轻安、某种定境,到这样的程度,预备班基本读出来了,方可算是进入真正禅定修行。
    有人对闭关觉得很神秘,问:“是不是一个完全黑暗无光的环境?”那倒未必,所谓关房,岩洞也好,土屋也好,板房也好,最主要的是一个相对封闭、安静、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以利于身心的安住。也有人闭黑关,完全不见光,但一般关房里光线比较暗淡就可以了。又问:“是不是什么都不吃?”那也不是,什么都不吃,岂不要饿死?米拉日巴在山里因为任何食物都吃光了,为了不致饿死,才采集荨麻赖以充饥。我曾拜见过一位二十几年至今不食人间烟火的苦修者,他十几二十多年前闭关中每天只食七颗柏树籽,近年出关后,授徒传法,仍不食任何粮食类食物,每天早上喝一碗牛奶和一小把柏树籽,就是全天的全部饮食,为人念经念久了,偶尔喝点饮料润润喉。而对一般闭关者来说,闭关中饮食简单点就是了。也有人闭关中不说话,称为“止语”,真有要事要跟外界沟通,就用笔写在纸上。

查看更多...

分类:心海泛舟 | 固定链接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905

2012新作连载(23)

  
                                    九.舞勺之年静修郎 

     古代对人的年龄有不少有趣的别称,比如,不满周岁,称为襁褓,二三岁称为孩提,十三四岁女孩称为豆蔻年华,男孩称为舞勺之年等等。所谓舞勺之年,《礼记 内则》有言:“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大概意思,是指十三岁开始是适合学习乐诵和舞蹈的年龄,再大点就可学习射箭骑马了。十几岁正是好动之时,在这个年龄段上学习舞蹈以至骑马等等,也符合此时的生理特征。
    不过,嘉样跟着索龙年扎上师修学数年大圆满,又依据上师指点,去措卡寺阿洛老喇嘛跟前求学了噶举派的大手印教法和传承后,他的性情,变得越来越沉静,越来越喜欢沉浸在一个人无所思无所想的状态中。他为生产队放牛时,往往把牛群赶到又安静又有草吃的地方,自己走到树荫底下,双腿一盘,双目微闭,悠悠然就进入物我两忘的极乐世界。在这种状态下,时间过得特别快,有时眼睛睁开,发现日头西坠,已到了该把牛赶回去的时候了。

查看更多...

分类:心海泛舟 | 固定链接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025